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高等教育这十年:掌握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主动权

发布人:校企合作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5/20 【浏览量:

“十年间,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供给和人才素质方面得到巨大的提升。”5月17日,在教育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校科研与人才发展部部长曾伟胜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大量具备底层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根技术的顶尖人才涌现,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提高了产业链的长期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持续领先。”

  十年,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的话说,高等教育培养质量高起来了。

  “我们已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他说。

  而在人才培养上,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创新。

  吴岩说,过去十年,高等教育着力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国家“元实力”“硬实力”和 “锐实力”。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提升国家“元实力”。教育部从2009年起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如今已经培养出了1万多名拔尖学生,96%的毕业生仍然在基础学科领域进行深造和研究工作。“假以时日,他们将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主力军。”

  加快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提升国家“硬实力”。“我们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新工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议题,几乎所有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都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工作。”吴岩表示,几年间,国家增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工科本科专业71种,在集成电路、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了1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教育部还会同工信部、工程院等相关部委部门,布局建设了一批特色化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还支持1100多所高校与近800家企业实施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整体实力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前列。”吴岩说。

  培养一批具有交叉思维、复合能力的创新人才,则是提升国家的“锐实力”。近期,12所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了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我们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做的三件大事。”吴岩强调。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认为,在人才培养上,中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一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创新的理念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正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集体行动。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与新医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也成为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平台和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平台。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

  谢维和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正走在一条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上,正在不断地把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与办学质量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谢维和指出。(科技日报北京5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张盖伦)

0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